接觸人數

最新消息詳情

2019-01-23 「大灣區知識爭霸戰」正式啟動 逾5000中學生將競逐「大灣區知識王」榮譽

  • 日期:2019-01-23 20:35:12

(香港,2019123) 100名老師、教育界人士齊齊「上課」,齊學大灣區知識,並與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啟動大灣區知識爭霸戰。由青識教育基金會、大灣區香港中心及香港青年聯會主辦全新原創比賽,「大灣區知識爭霸戰」- 中學賽,比賽公開報名短短一個月已經有超過40間學校,逾5000學生登記參加網上初賽,通過比賽更有望向近25,000名學生傳遞大灣區知識。大會今日 (123) 舉行「大灣區教師專業發展座談暨知識爭霸戰簡介會」,邀請到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博士親臨主禮啟動禮,並與現場近百位教育工作者探討大灣區發展與如何幫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顧問團的星級教授,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趙雨樂教授從經濟、歷史、人文等角度,與現場教師大談大灣區過去、現在和將來,以及香港和青年人如何把握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國家重要策略,不單影響香港的未來經濟發展,更關係整個地區的經濟、基建、文化、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等方面的互動。早前的一項調查卻顯示,五成多的香港年青人並不認識什麼是「大灣區」,更遑論探索當中與自身和香港發展的關係。

 蔡若蓮:要急起直追  盡快認識灣區

 蔡若蓮在致辭時提到,大灣區正在發展當中,她認為灣區是極速發展的宏大戰略藍圖,循著交通發展方面,大灣區「9+2」城市已營造出一小時生活圈。她表示,隨著港珠澳大橋及高鐵相繼通車,交通日益方便,大灣區及交通發展令大家無法不急起直追,盡快認識灣區,了解這個城市群如何協作互補,讓整個地區發展,從而提升全球競爭力。

 蔡若蓮表示,人才是發展灣區的重要基礎,灣區內高科技企業雲集,科技產業發展的潛力及優勢為年輕人於科技工程項目及創新方面提供機會及發展空間。

 灣區為青年創發展空間

 蔡若蓮希望透過參與、了解及認識大灣區的發展,培養同學發揮香港情、國家觀念及世界視野,為大灣區發展做好人才建設。她呼籲大家幫同學好好裝備自己,

STEM的知識及技能方面,以至開放態度和價值觀上,為香港、國家及世界的發展而努力。

 蔡若蓮認為「大灣區知識爭霸戰」正是個好機會,讓同學輕鬆了解及認識大灣區的風土人情,關注灣區的潛力及社會發展,讓年輕人及早關注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及挑戰。她希望同學不單止從知識層面去認識,更希望學生親身參與,到訪大灣區,去了解大灣區發展的情況,為未來創造更多空間。 

青識教育基金會主席鄧觀瑤指出,香港學生對於「大灣區」的認識不深,更遑論發掘到大灣區發展的可能性:「我們期望透過線上和實體問答比賽,以有趣和刺激的遊戲方式,令學生寓學習於遊戲,提升學生對大灣區的興趣同認識,了解大灣區在生活環境、歷史文化、社會經濟、工商科技、新興產業等各方面的發展,讓年青人可以在學業、就業甚或創業上發掘自身的發展空間和為大灣區未來發展做好準備。」

 灣區更大舞台展抱負

 對於年輕人在大灣區的機遇,大灣區香港中心董事張志剛以馬為比喻,表示馬匹不應只望著眼前的草地,要去更廣闊及更廣大的草原尋找靚草,才能自由奔跑及探索機遇。他認為,大灣區「92」城市有不同的定位和發展條件,可作互相配合的發展,同時亦互補不足:「學生的未來,不論是讀書、居住、工作,不只限於香港,更可到大灣區這個更大的舞台一展抱負。」 

越來越多香港青年從事或計劃發展創科領域,香港青年聯會常務副主席楊全盛指出,香港的創科發展未來離不開與內地的融合:「有好多工種、創科的空間香港未必能提供,例如是動漫創作這職業在香港巿場不大,但大灣區就正正需要這方面的人才,為香港的年青人打開了大門,提供了良好機遇。」 

「大灣區知識爭霸戰」邀得多位重量級學者擔任學術顧問團,包括今日出席分享環節的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及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趙雨樂教授。兩位教授分別就大灣區的發展現況和歷史文化作出分享。 

灣區城市向高質量發展

 大灣區經濟總量「富可敵國」,莊太量教授指出,大灣區概念並非只關於九個內地城市及兩個特區那麼簡單,「以前都有這些城市,大灣區是將九個城市與香港(及澳門)加在一起,增大人流、貨流、資金流、資訊流、令大家成為一體,進而發揮對外作用。

 莊教授提出,在大灣區建設中,須建立對灣區的身份認同。他建議在政策層面下功夫,如推出「大灣區居民證」,讓各城市的福利、權利互通。他指出,配合各項基建隨時間使用量增多下,大灣區的聯通將增加居民的歸屬及認同感,「在生活質量的融合上,大灣區的城市發展一定是向高質量進發」。莊教授認為,在醫療水平及教育水平方面,大灣區城市應與香港看齊,當大灣區內各城市與香港的標準沒有分別,「例如於肇慶或惠州居住,與香港是完全無分別」,又或是大灣區內的醫療服務水平,跟香港無異,便是成功。

 青年需邁第一步認識灣區 

在經濟方面,莊教授認為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有能力媲美世界前五經濟體:「如果大灣區每個(城市)都好像香港一樣,將會發展到如英國的經濟規模。目前大灣區超越了澳洲,若未來大灣區內各城市的人均GDP有香港水平,大灣區有望發展至如全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的規模」。莊教授寄語時下青年,在時代的轉變下,內地與香港已成雙邊依賴、優勢互補的關係。「香港需要大灣區的土地、市場、工作機會、以至日後的生活環境」面對內地城市的發展,青年人應親身認識,「需要邁出第一步,親自了解」。 

除了經濟發展,大灣區城市之間可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化同宗同源。趙教授首先指出,歷史文化要融於生活,能以生活觸覺去感受,這樣才會令年青人容易置身其中,樂於去認識。 

灣區文化同宗同源

趙教授引用三位中國近代名人的例子,國父孫中山先生原來是在廣州讀醫,後來香港深造;香港定例局(即立法會)第一位華人非官守議員伍廷芳,他生於馬六甲,但是在香港受教育,其後更代表南方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參與「南北議和」,而他的談判對手唐紹儀是廣東人,同樣在香港受教育,說明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各類人都透過香港和廣東南來北往,再擴散至其他地方。他藉此鼓勵年輕人不要局限於一個地方,並說明「走出去」的重要性。

關於大灣區對香港的啟示,趙教授認為是助年青人重新開放眼界。在1920世紀,當時香港人的眼界很開闊,但是現今的香港人越來越「本位」,而且形成一種習性,眼界比以前大大收窄。大灣區與香港連結,正正是一個契機促使香港人重新開放眼界,視野擴展至廣東,甚至更遠。

「大灣區知識爭霸戰」- 中學賽分為線上初賽和實體決賽。參賽學校將於3月在網上進行初賽,以鬥快、鬥多、鬥準的原則競逐四個決賽出線名額。網上初賽將於20193月初展開,並於同年4月舉行香港區決賽實體賽事。屆時隊伍將競逐香港區冠軍寶座和大灣區總決賽出線名額,代表香港出戰大灣區總決賽。

 

關於「大灣區知識爭霸戰」- 中學賽

 

主辦機構: 

·         青識教育基金會

·         大灣區香港中心                    

·         香港青年聯會  

 

支持機構:                              

·         敎育局                                  

·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     

·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         中史教師會

                 

學術顧問團:

·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董事局主席陳坤耀教授

·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

·         香港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智鵬教授

·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趙雨樂教授

·         中史教師會會長李偉雄

 

比賽賽程:

2019

3

網上初賽*

4

香港區決賽 (實體賽)

5月或7

大灣區決賽 (實體賽)

 

*40間中學逾5000名學生將參與網上初賽。